Mercedes-AMG EQS

0

c.c.

1

車型

810

車款介紹

規格

配備

試車報告/相關報導

車系沿革

事件簿

展示中心

加入比較

林柏攸

撰文

林柏攸

攝影

14,994

2022

12月

7

在從傳統燃油逐步邁向純電的路途中,各大品牌持續積極嘗試各種可能組合,逐步地將電能科技呈現在日常生活運用,如今幾乎各大品牌都有推出電動車款,並且持續推陳出新的節奏,而在性能領域上的展現,則是另一個重要課題。這也是從 Mercedes-EQ 邁入第 2 代平臺,率先推出 EQS 車系後又推出了冠上 Mercedes-AMG 名號的 EQS 53 4Matic+,吸引不少消費者關注的原因。

箇中關鍵在於,往昔燃油車款追求的性能數據,在電動馬達領域中輕鬆可以達到,因為電動馬達並不像燃油引擎需要引擎轉速的甜蜜範疇,而是啟動後就能夠全速供輸。在動力數據不再是嚴苛條件狀態下,如何保有自家性能傳承的辨識特點,才是產品究竟克紹箕裘、還是狗尾續貂的重點所在。

駕馭著 Mercedes-AMG EQS 53 4Matic+在南部山區道路中奔馳,厚實且略帶沉重的步伐,雖然這輛並非冠上 63 之名的「AMG」,但還是讓人嘗到了一定程度的 AMG 味道!

Mercedes-Benz 推出 2 代電動車平台所打造的第一款作品 EQS,同步也有推出冠上 Mercedes-AMG 之名的 EQS 53 4Matic+車型。

EQ 電動車的風貌之下,還是要加入 AMG 專屬點綴

針對邁向電動車的新市場發展,Mercedes-Benz 特別成立了電動子品牌 Mercedes-EQ,率先帶來的乃是 EQC、EQV、EQA、EQB 等,仍舊與傳統燃油車款有諸多重疊的作品,對於追求先進科技質地的許多消費者雸言,缺少電動車應有的獨立、先進等特點;不過,在 2021 年帶來的 EQS 車系,卻是以截然不同的思維來打造,最明顯的就是整體造型設計,幾乎可以說是為了整體效能表現而登場。

雖然電動車在造型設計上與傳統燃油車款有許多不同之處,但 EQS 53 4Matic+仍然在外觀上導入有 AMG 的專屬辨識,水箱護罩仍舊是直柵式的樣貌。

造型設計其實是相當個人化的不同認知,因此從 EQS 開啟的 Mercedes-EQ 家族風格,市場反應當然也各有擁護者,但不得不說,確實擁有相當獨到的辨識特點,在追求低風阻以利整體效能呈現的車身輪廓下,還是有著許多「Mercedes-Benz」當代家族特徵:例如「類」水箱護罩、頭燈內 LED 燈條辨識等,這樣的特徵設計其實與傳統燃油車款中,AMG 車型擁有專屬辨識的方式相仿。

車身上也有許多專屬的辨識,而在左側的前側雨刷液添加孔上,也有 4Matic+飾牌。

在傳統燃油車款水箱護罩的位置處,EQS 一般車型採用的是小星芒襯底造型飾板,而眼前這輛 EQS 53 則是 AMG 專屬直柵設計,並且一側還鑲嵌了 AMG 徽飾,左前葉子板後方的前側雨刷液添加孔上,也有 4Matic+飾牌闡述其身分,因為國內導入的 EQE 43 為 4Matic;頭燈內部的 LED 燈飾則透露出產品定位,在上方 LED 燈眉下方有著 3 個 LED 點,正是 S 級距的身分證明。

雖然 EQS 有著截然不同的設計風格,但仍然保有諸多當代 Mercedes-Benz 產品辨識特徵,例如頭燈內的 3 個 LED 點,說明了其 S 級距的身分。

車側部分看過去,除了追求低風阻、前低後高的車身輪廓線條走勢之外,採用的隱藏式車門把手,業已經在 223 世代 S-Class 上出現,這一點不僅是因應風阻而設,更也是展現純電 S 戰力應有的氣勢;車尾部分同樣也有著 AMG 專屬綴飾,車尾行李箱上緣的 AMG 專屬大型後擾流翼板,以及位於保桿下緣兩側的 AMG 鍍鉻三柵式後下擾流飾條。

從車側清楚能看到 EQS 線條走勢設計,乃是為了追求低風阻而設,還導入了隱藏式車門把手,這樣的風格同樣在 AMG 戰力的 EQS 53 4Matoc+上出現。

這些外觀上的專屬識別,就是在視覺上的一些點綴,讓 Mercedes-AMG 的 EQ 作品,有著更明顯的區隔,而台灣賓士提供試駕的這輛 EQS 53 4Matic+,外觀上還選配了 21 吋 AMG 跨輻式亮黑輕合金輪圈,車色更是選配價臺幣 16,000 元的 Manufaktur 風信子紅。

EQS 車尾有著類似於掀背的上掀尾門設計,讓 EQS 53 4Matic+車尾有著方便啟用、頗為寬敞的空間運用。

眼花撩亂的 3 螢幕 Hyperscreen,確實很科技前衛

進入 EQS 53 4Matic+車室空間內,第一印象絕對是「科技」與「浮華」,因為 EQS 53 4Matic+將 Hyperscreen 超寬幅螢幕列為標配,不僅駕駛坐正前方有著 12.3 吋寬螢幕數位儀表,中控螢幕有著 17.7 吋 OLED 高畫質觸控螢幕,就連副駕駛座前方也有 12.3 吋 OLED 觸控螢幕,亮彩且鮮明視覺,猛一看很容易分心來滿足好奇心,尤其是當看到副駕駛座上的同事,正在玩著 MBUX 內建的小遊戲時更是如此。

當然,如果駕駛人分心去看副駕駛座螢幕,系統也是會適度進行安全提醒的,這一點同樣也是智慧科技的進步優勢所在。

在 EQS 車系的 450+ Premium 旗艦版、Mercedes-AMG EQS 53 4Matic+車型上,3 螢幕的 Hyperscreen 乃是標配項目。

這樣的配置其實在 EQS 車系中的 450+ Premium 旗艦版相同,都是將品牌最新世代數位科技的直接呈現,其實在 223 世代 S-Class、EQS 450+ Pioneer 先鋒版等試車活動中,就已經體驗到新世代大吋數中控螢幕,所帶來的視覺效果與科技感,但換成 3 螢幕版本的 Hyperscreen,17.7 吋 OLED 中控螢幕還有曲面設計,帶來的視覺影響更大,也更顯整個前臺總成的科技元素。

數位儀表同樣也有著 AMG 專屬樣式設定,而豐富的資訊顯示更是不在話下。
Hyperscreen 系統在中央採用的是 17.7 吋曲面螢幕,副駕駛座也有專屬螢幕,同樣也都支援 MBUX 車載系統,副駕駛還可以單獨玩遊戲。不過,在車載平台幾乎相當於平板電腦的現今車壇,中控螢幕順暢度也會是重要的影響環節之一。

除卻首次實際使用操作到 Hyperscreen 系統之外,在整體駕駛系統與操作上,其實還是相當熟悉的感受,畢竟試車組曾經與 EQS 450+ Pioneer 先鋒版有著長時間的接觸,同時也進行過不少題目的報導;當然,對應到這輛冠有 Mercedes-AMG 稱號的作品,還是有著諸多專屬設定,例如儀表風格就多了一個 AMG 專屬的 Supersport,就連開機動畫也是有著專屬設計,AMG 高興能平底跑車方向盤、雙層的多功能快捷按鈕、兩側盤輻下緣還有 AMG 專屬旋鈕,再再都提醒著專屬身分。

AMG 車款的雙層式多功能平底方向盤,並且有專屬的切換模式旋鈕設計,能夠更快速切換成彰顯性能的 Sport 與 Sport+等模式。

另一項有趣的配備,就是 Mercedes-Benz 也常常在高階戰力上強調的環景式內裝照明,在 EQS 53 4Matic+上標配的主動環景式內裝照明,同樣有著 Energy Shine 能量流動態模式,在此一模式下的環艙燈條會隨著車速而呈現出流動感,白天時可能不會非常有感,但在夜晚或者隧道中就會非常明顯的「流動著」。

廣  告

彈射起步連配樂都令人彭湃,底盤表現確實讓人有 AMG 的感受

對許多消費者來說,在關注電動車時,最在意的莫過於電池容量大小、續航里程表現、快充系統設定、最大快充功率以及快充所需時間,因為目前仍處於油電轉換的「習慣」磨合期,這些都攸關著電動車是否「實用」;不過,當主角變成 Mercedes-AMG EQS 53 4Matic+時,性能表現的重要性要高於電池大小與能耗成績。

電動車受惠於馬達輸出特性,同時因為電池多半平舖在車室下方,因此加速表現快、重心低伏等都是電動車的優勢特點,而各大品牌如何打造性能電動車並且維持獨有特色魅力,就是相當考驗品牌的課題了,而這當然也是此次 EQS 53 4Matic+試駕重點項目所在。

EQS 53 4Matic+採用了前後各 1 具永磁同步馬達的雙馬達配置,綜效馬力為 658 匹。

EQS 53 4Matic+採用了前後各 1 具永磁同步馬達的雙馬達配置,前軸為 3 相,後軸則是 6 相電力模組,前後馬達依序可以供輸 237 匹、421 匹的馬力,讓 EQS 53 4Matic+擁有 658 匹的最大馬力輸出,扭力數據則是綜效 96.9 公斤米;如果另外選配 AMG Dynamic Plus Package,動力數據甚至可以上看 761 匹、104 公斤米的水準。

電池容量部分,EQS 53 4Matic+與一般版本的 EQS 相同,都是實際可用容量 107.8kWh 的版本,WLTP 的續航里程數據為 586 公里,相比於 450+的 770 公里 (WLTP) 有不少差距,這與動力輸出設定有直接關係,而且以 Mercedes-AMG 作品來說,這當然不是最重要的,畢竟它的最大產品魅力就是性能表現。

EQS 53 4Matic+與一般版本的 EQS 相同,都是實際可用容量 107.8kWh 的電池配置,不過 WLTP 續航里程落在 586 公里。

往昔駕駛 Mercedes-AMG 戰力時都會清楚感受到,整體表現會以更偏近於豪邁不羈的風格,來詮釋著動力輸出與底盤調性,甚至在引擎聲浪部分也頗有美式風格的「呼嚕嚕」聲響;EQS 53 4Matic+雖然沒有聲浪來映襯,但在行進間確實能感受到底盤反應以厚實為主要調性,如果大腳踏下加速踏板,動力輸出則是不愧 AMG 之名的更顯強勢。

不同駕駛模式下的表現也有著明顯區隔,不僅僅在馬達輸出時設定不同,AMG Ride Control+單氣室氣壓懸吊系統也一樣有所影響,其附有 AMG 運動化減震筒附雙閥門設計,還會因應駕駛模式、行駛速域自動調整車高 (Sport 與 Sport+會降低 15mm)。在山區道路中快速奔馳的左右切換方向時,除了低重心帶來優勢,出色支撐性也換來穩健的操控,也賦予駕駛人更多信心及樂趣。

整體底盤設定來看,確實帶給駕駛人更為沉穩、並且俐落以對的設定,也讓人確實會感覺到有著 AMG 的味道。

另一項特點就是 AMG 專屬後軸轉向系統,讓後軸最大轉向輔助可達 9 度,也讓這輛軸距超過 3 米的大型性能車款迴轉半徑僅 5.75 公尺,進出彎道時更顯俐落與輕快,但對於首次接觸後軸轉向輔助功能的人來說,卻是需要花點時間來習慣的。

在山區道路享受 EQS 53 4Matic+帶來的駕馭樂趣,電動車加速的迅捷,底盤設定的紮實度,如此組合確實讓人與傳統 Mercedses-AMG 戰力,在印象上有了一定程度的串聯,雖然因應電動車與傳統燃油車在物理性上的差異,無法也不須完美重現傳統 AMG 的一些特點,但確實做出了與一般版本的本質差異。

在 Sport 以及 Sport+模式下,都能夠體驗彈射功能,而整體動力蓄勢待發的狀態下,讓人再次回想到傳統燃油引擎版本 AMG 渾厚的調性。

這樣的感受在空曠廣場上體驗彈射起步時,有著更明顯的體現:切換到顯示為 S+的 Sport+模式,左腳踩住煞車、右腳大腳踏下加速踏板,在感受到後軸蠢蠢欲動的同時,儀表上也顯示了「Race Start 放開煞車以開始」的提示,放開煞車後 EQS 53 4Matic+以渾厚力道往前彈射而出。

從後軸開始蠢蠢欲動、甚至有點起伏的狀態,到彈射出去後的加速實力、底盤強韌調性等的感受,副駕駛座上的同事持續的驚呼連連,這的確是 Mercedes-AMG 的味道啊!未來應當會推出的「63」,更加讓我期待會有著怎樣的表現了。

最近瀏覽車型

Mercedes-Benz
加入比較
Mercedes-AMG EQS
810
BMW
加入比較
M4 Convertible
646
Porsche
加入比較
911 Targa
1095
Volvo
加入比較
V90 Cross Country
275
Porsche
加入比較
911 Turbo Cabriolet
1384
Maserati
加入比較
MC20 Cielo
1580
Audi
加入比較
A4
229-246
Ferrari
加入比較
SF90 Spider
2898
Audi
加入比較
Q5 Sportback
268-321

比較清單

開始比較

取消比較